400-828-1122

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动态

碧桂园上半年业绩承压:销售收缩、亏损扩大,债务重组成"关键棋"

2025-09-0314

829日下午,港股上市房企碧桂园(02007.HK)发布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。在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的背景下,这份聚焦三四线市场头部房企的"期中考"答卷,既折射出行业共性挑战,也透露出企业破局的最新动向。

从核心数据看,碧桂园上半年经营压力显著。权益合同销售金额约167.5亿元,权益合同销售面积205万平方米;总收入725.7亿元,同比减少28.9%;净亏损约196.5亿元,其中归母净亏损达190.8亿元。这一组数据,直观反映了房企在销售端收缩、成本端承压背景下的生存现状。

尽管整体营收下滑,碧桂园的非开发业务却展现出抗周期能力。其中,物业投资及酒店经营等分部对外收入同比上升33%,从去年同期的8.09亿元提升至10.76亿元,成为半年报中少有的"亮点"。这一表现,印证了企业近年来推动"开发+服务"双轮战略的成效——在住宅开发承压的同时,商业运营、长租公寓等经营性业务逐步成为第二增长曲线。

从整体财务状况看,碧桂园仍保持"资可抵债"状态:截至6月末,总资产约9093亿元,高于总负债8854亿元;净资产约239亿元。这一数据,为后续债务重组提供了重要支撑。

从现金流状况看,截至6月末,碧桂园总现金余额约240.62亿元(较2024年末的298.97亿元有所下降),其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62.82亿元,受限制现金约177.8亿元。尽管现金总量收缩,但结合债务重组预期,企业仍强调将坚持"保交房、稳资债、保经营"核心战略,积极落实政策导向,力求穿越周期。

从半年报传递的信号看,碧桂园正处于"债务重组+业务调整"的关键窗口期。境外债务重组的推进、非开发业务的增长、清盘风险的缓解,都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。但行业深度调整下,如何通过资产处置、业务聚焦实现"降本增效",仍是企业需要攻克的长期课题。对于碧桂园而言,完成债务重组或许只是"第一步",真正的考验在于重组后的经营质效能否持续改善。

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