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10-158
为推进智能终端产业能级提升,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近日正式印发《上海市智能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(2026-2027年)》,明确提出聚焦AR(增强现实)、MR(混合现实)和VR(虚拟现实)三类智能眼镜产品,支持关键技术突破与产业生态构建。
方案指出,上海将围绕"关键技术攻关、产业生态培育、应用场景拓展"三大方向,推动光学显示、人机交互、端侧AI等核心环节的研发创新,力争在近眼显示清晰度、设备续航能力、交互自然度等用户体验关键指标上实现突破。同时,通过建立智能眼镜产业创新联盟,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,加速形成涵盖消费级、企业级和专业级的完整产品体系,培育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智能眼镜头部品牌。
市场数据显示,智能眼镜产业正迎来高速增长期。根据IDC最新预测,2025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将实现247.5%的同比增长,到2029年市场规模预计达到4310万台,未来五年复合年增长率将保持在31.8%的高位。从应用场景来看,消费级市场以娱乐、社交功能为主,企业级市场聚焦工业维修、远程协作等垂直领域,专业级市场则重点面向医疗、教育等特定行业需求。华鑫证券分析认为,随着多模态大模型技术不断成熟,智能眼镜的交互方式正从传统触控、手势向语音对话、眼动追踪等更自然的交互模式演进。未来,AI有望直接理解用户意图并代为执行任务,这将使智能眼镜成为更理想的个人AI助手载体。
值得关注的是,智能眼镜产业仍面临技术瓶颈与生态挑战。在硬件层面,设备轻薄化与长续航之间存在矛盾,光学显示效果与成本控制需要平衡;在软件生态方面,应用数量不足、交互标准不统一制约着用户体验。针对这些痛点,上海方案提出将支持建设智能眼镜公共测试平台,推动关键零部件攻关,并通过城市数字化转型场景开放,促进产品迭代优化。有分析指出,随着5G-A/6G网络、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的发展,智能眼镜有望在3-5年内迎来形态与功能的革新,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下一代重要的个人计算平台。